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9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914篇
农学   194篇
基础科学   63篇
  435篇
综合类   1816篇
农作物   16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181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1.
当前学术界对普通民居庭园鲜有涉猎,该文对广州番禺沙湾古镇的一个典型民居庭园进行分析,探索了相关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2.
浅析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利用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是每一个城市规划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展现状与前景,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与思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13.
陈志林 《广东园林》2006,28(4):31-33
通过理论研究和若干实例分析,论述了现代岭南园林中溪涧形成、特色及其建造方法。  相似文献   
114.
In a lowland tropical rain forest in Sarawak, leaf-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the initial litter chemistry of 15 tree species were studied. During 13 months of field experiment, weight loss of litter samples was between 44% and 91%, and calculated decomposition rate constants (k) ranged from 0.38 to 2.36 year−1. The initial litter chemistry also varied widely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19%–74%) and showed low N and P concentrations and high acid-insoluble residue (AIS) concentration. For nutrient-related litter chemistry, correlations with the decomposi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 only for P concentration, C/P ratio, and AIS/P ratio (r s = 0.59, −0.62, and −0.68, n = 15, P < 0.05, respectively). For organic constituents, correlations were significant for concentrations of AIS and total carbohydrates, and AIS/acid-soluble carbohydrate ratio (r s = −0.81, 0.51, and −0.76, n = 15, P < 0.05,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relatively slow mean rate of decomposition (k = 1.10) was presumably due to the low litter quality (low P concentration and high AIS concentration), and that P might influence the decomposition rate; but organic constituents, especially the concentration of AIS, were mo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initial litter chemistry than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介绍了吉林架树台湖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况和湿地退化状况,并从湿地生态补水、渠系改造和修复、水域清淤、珍稀水鸟及栖息地生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提出了湿地修复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6.
FC模式即"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翻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2个学习过程的全新教学模式。园林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笔者经过历年园林史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结合地区实际,探索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园林史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途经,以期合理地解决好传统园林史教学革新中的相关问题。通过改进多媒体教学方式,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园林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城市绿化的生态园林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城市绿化的质量与效果,综合分析城市绿化的功能,提出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生态园林意识。  相似文献   
118.
汪祖礼 《绿色科技》2015,(2):100-102
从分析我国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园林植物生态配置的内涵、特点和原则,提出了园林植物生态配置应以构建人工顶级植物群落为园林设计"立意在先"的基础、以地带性植物作为绿化植物材料选择的依据、以模仿植物的自然组合作为园林植物的主要配置形式等三个方面来合理地配置植物,使城市园林绿化达到最佳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研究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从光合生理角度探讨白刺对增雨的响应机制。【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地区典型荒漠植物白刺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增雨梯度(增加年均降水量的0,25%,50%,75%和100%),对自然生长的白刺沙包进行人工模拟增雨,利用 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USA,LI-COR)测定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动态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并根据 Pn 日变化曲线和响应曲线计算叶片日光合总量(∑Pn )以及各光合生理参数。【结果】1)75%和100%增雨对日均 Pn 和∑Pn 影响显著,日均 Pn 比 CK分别高32.74%和37.64%,∑Pn 比 CK 分别高32.01%和38.43%,说明增雨使白刺光合能力增强,日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2)增雨使白刺表观量子效率( AQY)和光饱和点( LSP)升高,25%,50%,75%和100%增雨的 AQY 比 CK 分别高17.24%,31.03%,37.93%和24.14%,LSP比 CK分别高14.6%,6.0%,3.0%,26.1%,说明白刺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增强,对强光的利用范围增加,光能转化效率提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高效进行。3)随着增雨量的增加,羧化效率(CE)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100%增雨的 CE比 CK高5.73%;增雨使 CO2饱和点( CSP)升高,50%,75%和100%增雨的 CSP 显著高于 CK,分别比 CK高23.67%,28.35%和29.13%,说明白刺叶片 RuBP羧化酶和光合碳循环酶的活性增强,对高CO2浓度的利用范围增加。4)增雨使白刺叶片的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 Fv/Fm )、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ФPSⅡ)、电子传递速率( 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 qP )提高,说明增雨有利于白刺叶片PSⅡ反应中心活性增强、开放比例提高,有利于叶片把所捕获的光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并将更多的光能用于推动光合电子传递。【结论】白刺能够调节光合机构的功能、改变自身生理特性、增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来适应增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0.
微生物在茶产业中一直有应用,对茶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更好地推动微生物在茶产业中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茶树根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内生菌、益肥微生物以及抗逆微生物对茶园土壤、茶树生长以及茶树病害的影响,总结了黑茶及其他茶类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以及茶叶卫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提出需建立茶叶微生物方向,加大茶叶微生物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推动茶叶微生物与茶科学相互融合,促进茶资源的利用与增值,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